作为一个自媒体人,如何给自己的每一篇文章取一个好标题,其实需要通过自己长期的运营去积累实战经验的,听理论,不如看实例,所以在这里,我们不讲理论,只讲实例,这些实例,均源于导师计划学员(文史领域)的打卡作业,相信看完这些标题实例之后,能对大家有一个抛砖引玉的启发。
01标题的“阴谋”与“谋略”
谈到“标题”,一般都会强调不要做“标题党”。在流量时代,很多人认为标题的作用就是触发读者点击欲望,所以很多人在取标题的时候,一味追求能把人“骗”进来。有这样一个段子,说在自媒体上看到这样一个标题:女孩昏迷后,被7个侏儒拖入森林,兴致勃勃地点进去一看,原来写的就是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。这就是典型的标题党,被骗进去的人体验到的落差极大,让人极度厌恶。
因此,取标题时的心态和技巧,就如同阴谋与谋略的关系,比如上面这个例子,就如同“阴谋”,让人厌恶,而一个心态端庄而有技巧的好标题,就如“谋略”,让人佩服。可以说,标题党就是“阴谋”式的骗客上门,而优秀的标题,就是“谋略”式的健康磁场,所以,取一个好的标题,需要有“谋略”,而不是玩“阴谋”。
接下来,通过导师计划学员创作过程中的八个实例,一起来看看如何取一个有“谋略”的标题!
02“谋略”标题实战8例
注:由于本期学员选择的领域是文史,因此,以下实例均为文史领域内容的标题案例。
1、挖掘大众需求点
案例:
学员原标题:《论语》学而篇42字,道出做学问的真相,寂寞还可能不被理解
优化后标题:如何快乐地学习?论语仅用42字,说透快乐学习的方法
解析:
原标题读者一看,就知道这是讲“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”,马上就觉得这种老套的东西没必要点进去看了。
原标题的后段里 “做学问”三个字,拉远了和读者的距离,因为普通人对“做学问”没有需求。至于“真相”,就有“夸大”的嫌疑,最后一句“寂寞……”,与前文的衔接生硬。
我们将标题优化为:如何快乐地学习?论语仅用42字,说透快乐学习的方法。
做学问不是大众需求,但是学习却是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,“学习”的覆盖面要远远大于“做学问”。如果有种快乐的学习方法,显然更能让人愿意去了解一下,42个字就能让你知道快乐学习的方法,符合了现代人追求“速成”的心态,利用碎片时间了解一下这42个字何乐而不为呢?
在“老套”的国学内容当中,发掘出大众的需求点,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、重塑读者再次“学习”的潜在欲望。
2、突出数字强化对比
案例:
学员原标题:细读明朝|实力悬殊,朱元璋却能完胜陈友谅,只因他有这些相助
优化后标题:实力悬殊,为何只有20万兵力的朱元璋,能完胜60万兵力的陈友谅
解析:
原标题的前缀“细读明朝”意义不大,反而占用了标题信息表达的空间,这种无意义的标题“仪式感”应该尽量避免。
“实力悬殊,朱元璋却能完胜陈友谅”,制造了一个悬念。“只因他有这些相助”,用“这些”来故弄玄虚,有“标题党”的嫌疑,反而效果不佳。
我们将标题优化后,标题中的 “20万”和“60万”很醒目,数字能从汉字中跳跃出来,让读者很直观地看到兵力数量的对比,让实力悬殊得到再次强调,同时,标题的问句设计,让读者很快产生好奇心:20万对60万,到底是怎么赢的呢?
数字对比的应用,能让标题的视觉冲击力更强,数据的展现也能让事件更为形象立体,强化对比能让读者的好奇心更重。
3、唤醒读者内心隐藏的好奇
案例:
学员原标题:逝者安息,清明的这些习俗由来已久,你了解过吗
优化后标题:清明节的“清明”,是何含义?渐已消失的清明习俗,蕴含大智慧
解析:
此文刚好写于清明时节,算是一篇很好的“踩热点”内容。年年要过清明节,“清明的这些习俗”勾不起人们了解的兴趣。
优化后,把“这些习俗”明确为“渐已消失的清明习俗”,并用“蕴含大智慧”进行补充描述,让人对渐已消失的习俗产生“好奇”,然后,再发掘一个更有吸引力的“诱饵”来加强“诱惑力”。
“好奇”其实潜藏在读者内心,我们只需要“唤醒”他们内心隐藏的“好奇”即可。比如说清明节人人都熟悉,但绝大多数的人却并不知道“清明”的真正含义,这就唤醒了隐藏在读者内心的好奇,所以优化后的标题,将这个问题放在第一句,并用引号突出“清明”(强调热点词),读者很自然地就会顺手点标题进去看看。
4、利用共鸣扩大受众面
案例:
学员原标题: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他,在一阙词上输给了后辈(欧阳修)
优化后标题: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,一首“失恋”词,输给一个小20岁后辈
解析:
原文写的是欧阳修与晏几道写的《生查子》。原标题用“他”隐藏了欧阳修的信息,“在一阙词上输给了后辈”,表达的信息过于含糊:是谁写的什么“词”?什么样的“后辈”?诗词类的受众面相对狭窄,标题给出的信息过于含糊,导致原本就不多的受众再次流失。
原标题没有必要隐藏欧阳修这一信息,因为已经圈定了唐宋八大家这一范围,再怎么藏也是这8个人当中,而且欧阳修其实是“自带粉丝”的,所以优化后的标题 “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”,通过“诗词、唐宋八大家、欧阳修”等信息,精准锁定垂直用户。第二句突出“失恋”,把“失恋”人群也网罗进来,就像失恋的人喜欢听悲伤的情歌一样,看到“失恋”的诗词也会有共鸣,进而扩大受众面。最后,明确了比欧阳修写得更好的人是一个比他小了20岁的后辈,形成具体的反差对比。
越垂直的领域,受众面锁定得越精准,受众面也会相对较窄,利用标题寻找共鸣群体,可以有效扩大受众面。
5、给读者做“选择题”
案例:
学员原标题:还在说高力士为李白脱鞋吗?千万别让传言给骗了
优化后标题:李白让高力士脱鞋,是确有其事,还是子虚乌有?
解析:
高力士为李白脱鞋的故事,算是一个常识性的历史典故。原标题用 “千万别让传言给骗了”来进行强迫恐吓式引导,是典型的标题党。
优化后的标题,将“李白”方在高力士前面,因为李白更有名,对李白感兴趣的读者能更容易发现。新标题让读者做选择:是确有其事,还是子虚乌有?在读者的认知当中,李白让高力士脱鞋这件事情是真的,这个标题却给了两种选择:真的?假的?读者就会奇怪了,难道这事还有假吗?那就点进去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吧!
一种读者坚定地认为是真的,跑进去留言评论讲出自己的观点;还有一种读者坚定地认为是假的,也跑进去留言评论,两种立场不同的读者就会在评论区进行热烈地讨论,所以,在标题里给读者做“选择题”,不但有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,还能让文章产生良好的互动效果。
6、借力“名人效应”
案例:
学员原标题:读鲁迅文学奖作品《一个人张灯结彩》:愿你可以被生活温柔以待
优化后标题:易烊千玺力荐的好书,《一个人张灯结彩》,教你勇敢生活
解析:
这是一篇读后感式的文章,介绍了作家田耳的小说《一个人张灯结彩》,但读者对于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完全没有概念,很难被“愿你可以被生活温柔以待”触动内心,这个标题属于标准的“文学评论”标题,放到自媒体领域却毫无吸引力。
因此,优化后的标题选择了“借力”易烊千玺的“名人效应”,强调是易烊千玺推荐的好书,不但让这本“好书”有了名人的背书,同时,易烊千玺的粉丝也成为我们的目标受众(圈粉)。标题后半段“教你勇敢生活”,也能让读者对这本书有一个“积极”“正能量”的印象。
7、制造认知冲突
案例:
学员原标题:黑风双煞的女魔头梅超风,竟然是个性情中人?
优化后标题:梅超风是“女魔头”,其实用情至深,还懂得感恩
解析:
梅超风是金庸小说中非常有名的“女魔头”,原标题 “竟然是个性情中人”产生反转式的悬念,但“竟然”一词是“标题党”惯用的“震惊”式表达,容易让读者产生抗拒,同时,“性情中人”对梅超风另一面的形容不够具体,与“女魔头”形成不了明确的反差效果。
因此,我们可以在标题中直接制造出认知冲突, “梅超风是女魔头”开门见山,并用引号突出“女魔头”三个字,后面用“用情至深”和“懂得感恩”来描述梅超风的另一面,和前面的“女魔头”形成一目了然的对比,制造出认知冲突,进而让读者想看看这个女魔头是如何“用情至深”和懂得“感恩”的。不但将内容的核心提炼了出来,更让这种冲突在标题中得到自然的体现,不再需要借助“竟然”这样的吆喝去吸引读者。
8、用“落差感”刺激读者
案例:
学员原标题:《藤野先生》中的藤野,为何让鲁迅永志难忘
优化后标题: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:永志难忘!藤野回应:鲁迅是谁?
解析:
提问式原标题试图引发读者思考“为何(藤野)让鲁迅永志难忘”。《藤野先生》是我们都学过的一篇课文,都明白是因为他严谨的教学和亲切感动了鲁迅,因此,这个提问并不能提起读者的兴趣。
优化后的标题制造了一个对话式场景——鲁迅:永志难忘!藤野:鲁迅是谁?用这种旁白对话式情景,给读者制造出非常大的心理“落差感”:鲁迅对你永志难忘,还专门写了一篇这样有名的文章,你怎么能记不起鲁迅是谁呢?读者会心生疑问,为什么藤野会不记得鲁迅呢?读者还可能心生愤慨,你怎么可以记不起鲁迅呢!强烈的“落差感”,会刺激读者,让他很想点进去看个究竟。
分享完“谋略”标题8例之后,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,但一定要记住,有个好标题,不代表就一定能获得好的推荐和流量。影响流量和阅读的因素是很多的,更为重要的是内容的质量和价值,光有一个好的标题,却没有优秀的内容,相当于“花瓶”空有一副好皮囊,取好标题,只是做好表面功夫,而想要真正在自媒体行业做出成绩,还需要“内修”——持续创造真正有价值的好内容,更为重要。希望以后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如何“内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