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心理情感领域,你见的最多的标题是什么?看看这几个典型案例:
《一人之下》经典语录,句句扎心。在别人面前尽管装……
这才是真正的人脉!(深度好文)
他们成功熬过了异地恋,秘诀就是……
婚外情隐藏的真相:大多数第三者都逃不过这种结局
“男人有这个套路,基本就是骗子”
标题夸张、故弄玄虚、性别歧视、人身攻击……以上案例都是标题党的典型,不仅会被平台严惩,还会遭致读者厌弃举报!
那心理情感领域如何写出不流俗又吸睛的爆款标题呢?
除了此前介绍过的亮点前置、数字、对比等通用技巧,今日双标题君再分享3个“独门”技巧:「人称转换、层次分隔、直接引语」,一起学习吧~
01 人称转换
人称转换,即使用“你、我”转换人称口吻,迅速拉近标题和读者间的距离,降低读者心防、增强代入感。
爆款样式1:第一人称+共鸣+痛点
标题:在我妈眼里,我的人生已经完蛋了
阅读量/推荐量:127120/1231060=10.3%
作者:简单心理
以第一人称写作标题,可迅速让读者产生代入感。
很多人都有过被父母痛批自己“一无是处”的经历,本例标题击中有共同经历的读者痛点,引发情感共鸣。
爆款样式2:第二人称+问答式+共鸣
主标题: “你为什么不结婚”:因为低质量婚姻,不如高质量单身
阅读量/推荐量:50090/659653=7.6%
副标题:全国结婚率五年连续下降: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女生都不愿意结婚了?
阅读量/推荐量:280/8180=3.4%
作者:陆琪
主标首句“你为什么不结婚”,以第二人称直接锁定目标读者,「一对一提问」的方式更能使读者“对号入座”,绑定利益唤起关心。
末句再“自问自答”,替读者说出心里话“低质量婚姻不如高质量单身”,从而引发共鸣。
再看副标,首句事实举例吸引读者关注,但并未直接关联读者切身经历,利益唤醒不充分。
末句是一个开放性问题,“女生不愿意结婚”有多种因素,读者也很难说出准确的答案,思考成本太高。
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读者层次和接受度,太过复杂空泛的问题易使人产生畏难心理,降低阅读意愿。
02 层次分隔
情感心理领域普及专业概念的文章较多,若直接使用阅读门槛高的专业词汇,读者读不懂也不感兴趣。
但若先设定具体情景让读者产生代入感,再使用分隔符号突出专业概念或独特观点,可让标题更有层次、亮点更鲜明。
标题1:当我熬夜到两三点,才觉得真正拥有生活|聊聊“报复性熬夜”
阅读量/推荐量:306534/2317332=13.2%
标题2:“我在家里的地位,取决于存款余额”|被存款羞辱的年轻人
阅读量/推荐量:62454/468294=13.3%
作者:简单心理
如这2个爆款标题,让人一眼就能识别出关键信息(概念:报复性熬夜;特定人群:被存款羞辱的年轻人),减少阅读成本迅速唤起点击欲望。
但分隔内容最好具体、有针对性,最好不要使用栏目名或者很空泛的概念,如以下反例:
心科普|贫困心理学
岚说心理 | 出国留学,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?
壹念心理|孩子用语言攻击别人,家长该怎么办?
03 直接引语
在新闻写作中,直接引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,正确使用可以增强新闻人情味、真实性,展现人物个性特点,借口说话、涵化立场等。
所谓言为心声,言语是思想的反应,从一个人说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。
因此,截取最能体现主人公心情的话语放到标题中,可传达出说话者的心情、感受,感染读者。
爆款样式1:直接引语+共鸣+痛点
标题: “对不起,我要的是结婚,不是精准扶贫”
阅读量/推荐量:34403/221903=15.5%
作者:S的魔镜
本例以一句直接引语作为标题,直击年轻人在婚恋问题上的痛点,唤起有类似经历读者的广泛共鸣,配合下来才能斩获高点击率。
其次,使用热词“精准扶贫”生动形象的传达了出了文章的核心观点,即女方谈恋爱、结婚期间一直对男方无理由无条件的付出(尤指经济方面),说出女性群体心声。
爆款样式2: 直接引语+观点+触动利益
主标题: “亲,请帮我砍一刀”:你所谓的朋友,正在偷走你时间
阅读量/推荐量: 99994/1277690=7.8%
副标题:远离下面这4种“时间杀手”,是对自己的最大负责
阅读量/推荐量:580/9964=5.8%
作者:富书
主副推荐量相差128倍,关键在于主标使用了「直接引语」。
主标首句模拟读者日常生活中的1个片段,唤起读者回忆迅速吸睛。
末句再以说理的方式抛出观点,“你所谓的朋友正在偷走你的时间”,朋友代表一种亲密关系,但却“偷”走人最宝贵的时间,读者会产生被“背叛”和“伤害”的负面情感,利益被触动时很难不为所动。
副标舍弃了具体情景,转而选用“时间杀手”这一感知不明显的抽象身份,难以唤起读者关心欲。
04 总结
综上,心理情感领域3个常用技巧是人称转换、层次分隔和直接引语,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搭配使用可提升标题吸引力。
但要提醒大家,尽信书不如无书,不要生搬硬套文中的标题技巧,而是应根据自己的内容做有针对性的调整搭配,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。
作者:朱华艺